氣力輸送倉泵的定義及工作原理詳解
一、倉泵的定義
氣力輸送倉泵(又稱壓力發送罐或密相輸送倉)是一種間歇式、高壓、密相氣力輸送設備,主要用于中長距離(通常50~1000米)輸送粉狀或顆粒狀散裝物料(如粉煤灰、水泥、礦粉等)。
核心特點:
耐壓密閉容器:工作壓力通常為0.2~0.6MPa(高壓型可達1.0MPa)。
密相輸送:物料與氣體混合比例高(氣料比低),輸送速度慢(5~12m/s),適合易碎或磨蝕性物料。
間歇運行:通過循環批次(裝料-加壓-輸送-吹掃)實現連續生產需求。
二、倉泵的組成結構
組件 功能說明
倉泵本體 圓柱形或錐形耐壓罐體,容積通常為0.5~10m3,材質為碳鋼或不銹鋼(耐腐蝕)。
進料閥 常采用氣動或電動蝶閥,控制物料進入倉泵。
出料閥 耐磨陶瓷閥或球閥,輸送時開啟,防止高壓氣體反竄。
流化裝置 底部安裝多孔流化板(或流化噴嘴),通入壓縮空氣使物料流態化,降低輸送阻力。
排氣閥 進料階段排出罐內空氣,避免氣壓阻礙物料填充。
壓力傳感器 實時監測罐內壓力,反饋至控制系統調節氣流。
控制系統 PLC自動控制裝料、加壓、輸送、吹掃等流程,支持遠程操作。
三、倉泵的工作原理(分階段詳解)
1. 進料階段(重力填充)
步驟:
進料閥打開,排氣閥開啟,物料依靠重力從上方料倉落入倉泵。
料位計(或時間控制)檢測到滿倉后,關閉進料閥和排氣閥。
關鍵點:
排氣閥確保罐內氣壓與大氣平衡,避免物料填充受阻。
2. 加壓流化階段
步驟:
壓縮空氣通過流化板進入倉泵底部,使物料顆粒懸浮并呈流態化(類似“沸騰”狀態)。
同時,主輸送氣閥打開,高壓氣流積聚在倉泵頂部,形成推送壓力。
關鍵點:
流化氣量需精確控制,過度流化可能導致物料分層,不足則易堵塞。
3. 輸送階段(密相栓流)
步驟:
出料閥打開,高壓氣流將流態化物料推入輸送管道。
物料在管道中形成“料栓”或“脈沖流”,低速向前移動(密相特征)。
關鍵點:
氣流速度通常為5~12m/s,遠低于稀相輸送(15~30m/s),減少管道磨損。
4. 吹掃階段(管道清理)
步驟:
物料輸送完成后,壓縮空氣繼續吹掃管道10~30秒,清除殘留物料。
關閉出料閥,系統復位,等待下一循環。
關鍵點:
吹掃防止管道積料,確保下次輸送通暢。
四、倉泵的典型工作流程(圖示化)
復制
[進料] → [加壓流化] → [輸送] → [吹掃] → [復位]
(循環時間通常為2~10分鐘,取決于倉泵容積和輸送距離)
五、倉泵的核心技術特點
密相輸送優勢:
低氣料比(10~30m3空氣/噸物料),能耗低于稀相系統。
低速輸送減少物料破碎(如碳粉、催化劑等易碎物料)。
高壓設計:
耐壓罐體可承受0.6MPa以上壓力,適合長距離(如電廠粉煤灰輸送至1km外灰庫)。
流化技術:
流化板均勻分布氣流,避免物料堆積或“鼠洞”現象(局部流動)。
自動化控制:
PLC自動調節壓力、氣流和閥門時序,支持故障報警(如堵管、壓力異常)。
六、倉泵的適用場景與限制
適用場景:
電力行業:燃煤電廠飛灰輸送(替代水力除灰)。
建材行業:水泥、生料粉的廠內輸送。
化工行業:PTA、PVC粉等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輸送。
局限性:
間歇運行:需多臺倉泵并聯實現準連續輸送。
粘濕物料不適用:含水量>5%的物料易粘附流化板導致堵塞。
七、倉泵 vs. 其他氣力輸送設備對比
對比項 倉泵 旋轉閥稀相輸送 負壓吸送
輸送方式 高壓密相,間歇式 低壓稀相,連續式 真空稀相,連續式
輸送距離 50~1000米 <300米 <100米
能耗 低(高濃度) 高(高氣流速度) 中等
維護重點 流化板、耐磨閥門 旋轉閥密封件 真空泵、過濾器
八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問題1:管道堵塞
原因:流化不充分或物料濕度大。
對策:增加流化風量,加裝管道增壓器或干燥氣源。
問題2:出料閥磨損
原因:高磨蝕性物料沖刷。
對策:采用陶瓷涂層閥門,定期檢查密封性。
問題3:輸送效率下降
原因:流化板堵塞或氣壓不足。
對策:清洗流化板,檢查空壓機供氣能力。
總結
倉泵是氣力輸送系統中的高壓密相核心設備,通過間歇式循環實現高效、低耗、環保的粉體輸送,尤其適合長距離和大容量場景。其關鍵技術在于流化設計、耐壓結構和自動化控制,選型時需綜合考慮物料特性、輸送距離及系統可靠性需求。